根据市场研调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最新预测报告预,2030年全球半导体产业营收将达12280亿美元,较2024年增长近1倍,这主要得益于代理人工智能(Agentic AI)和实体人工智能(Physical AI)的驱动。
Counterpoint表示,随着市场需求从基于文字的基本应用转向更丰富、多模态及融合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的生成式AI,基础设施部署带动token消耗增加。再加上实体AI的出现,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和车辆等的智能体化,这将对云和边缘运算能力、内存和网络能力产生庞大需求,对半导体消耗也将持续增长。
目前,人工智能的大部分价值也都集中在半导体领域,从图形处理器(GPU)和专用的AI加速器,到高带宽内存(HBM)和光互连,可以说半导体是人工智能的支柱,为云端平台、模型、框架到应用程序提供支持。
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营收为6560亿美元,其中服务器相关半导体销售为1530亿美元,仅次于智能手机相关半导体的1720亿美元,汽车半导体市场规模为480亿美元,PC半导体市场营收为690亿美元。而到了2030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营收将达到12280亿美元,其中服务器相关半导体销售额将增长至4630亿美元,智能手机相关半导体销售额也将增长至2590亿美元,汽车半导体销售额将增长至106亿美元,PC半导体销售额也将增长至1040亿美元。
Counterpoint表示,2024年人工智能市场主要由硬件驱动,约80%的直接收入来自基础设施和边缘运算的半导体,不过这种情况正在改变,正进入一个由人工智能Token驱动的新阶段,将催生一个类似过去10年手机应用增长的服务生态系统,这也将带动半导体市场的持续繁荣。
无论是从股价走势还是业绩表现看,半导体行业都处于周期上行的阶段,但从净利润绝对值变化也能发现,板块内还有不少公司在“拖后腿”。这意味着,产业链内部存在分化。
目前,有9家半导体公司上半年净利润降幅超过100%,航天智装(300455.SZ)、明微电子(688699.SH)、晶华微(688130.SH)降幅甚至在500%以上。
明微电子(688699.SH)主营电源管理、LED照明及显示驱动芯片的研发,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86亿元,同比下滑1.64%,归母净利润亏损0.35亿元,同比下滑616.66%。公司解释称,传统产品领域竞争加剧的局面仍未缓解,相应收入、毛利率均有所下降,其下游市场主要为消费电子。深康佳(000016.SZ)也提到市场竞争,其表示,消费电子业务所处行业竞争持续加剧,叠加新品上市进度不及预期,预计上半年净利润约亏损3.6亿元—5亿元。
除了指向企业自身的原因,即自家产品并未体现出太强的竞争力,也表明消费行业仍然面临复苏压力。普冉股份(688766.SH)上半年净利润下滑70%,原因是受制于整体消费市场的修复节奏放缓,公司主要存储芯片产品出货量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但半导体其他细分领域复苏势头强劲。同样是存储领域,聚辰股份(688123.SH)上半年净利润却增长43.5%,公司就明确提到了下游应用市场需求分化,不同产品的市场销售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例如应用于汽车电子、工业控制领域的高可靠性存储产品销量较上年同期实现快速增长,但应用于智能手机摄像、液晶面板的存储产品,开环类音圈马达驱动芯片与智能卡芯片产品销售收入下滑。
数据中心、算力中心的需求增长也推动了高性能存储芯片的需求,中电港(001287.SZ )是英伟达、AMD、高通等国际芯片巨头的授权分销商,上半年净利润增速为65%,其称,全球半导体行业呈现结构性复苏,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迭代催生了相关应用领域需求增长,带动了处理器以及周边存储芯片等电子元器件出货量的提升。
此外,澜起科技(688008.SH)、光迅科技(002281.SZ)也受益于算力中心和数据中心建设加速,上半年净利润增速超50%。
另一表现突出的是汽车电子的需求增长。晶方科技(603005.SH)表示,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快速发展,车规CIS芯片市场需求显著增长,公司在车规CIS领域的封装业务规模与技术领先优势持续提升。豪威集团(603501.SH)、全志科技(300458.SZ)、扬杰科技(300373.SZ)也受益于汽车电子的强劲增长态势,上半年实现业绩增长。
部分新兴领域也展现不错的势头,
智能手表头部品牌需求量的上升推动了光学传感器业务同比大幅增长;乐鑫科技(688018.SH)透露,智能家居、能源管理、工业控制等仍然维持较好的增速,AI玩具、音乐教育、智慧农业等新兴领域开始萌芽。
实际上,回到最上游的晶圆代工环节,中芯国际(688981.SH)在日前的业绩会就总结了半导体行业的结构性机会:目前终端需求主要集中在网络通信、存储、工业芯片和汽车芯片领域。而这些领域恰与当前半导体各产业链环节的业绩表现相互印证。
驱动高性能以太网交换机、先进存储产品、GPU及边缘计算/端侧算力芯片等多种半导体硬件的市场需求稳步增长。传统消费电子领域,智能手机、PC及IOT板块弱复苏态势延续,叠加国产化替代仍为大势所趋,具有自主可控能力的半导体企业有望持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