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客户通过验证,长沙160亿半导体项目规划二期建设
据长沙晚报4月12日报道,长沙三安半导体产业项目的主要产品已向500家客户发送样品,通过验证的客户超300家。目前,三安半导体正在规划项目二期建设。
资料显示,长沙三安半导体产业项目总投资160亿元,主要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以碳化硅、氮化镓等宽禁带材料为主的第三代半导体全产业链生产与研发基地,项目投产后可广泛用于新能源汽车、高铁机车、航空航天和无线(5G)通讯等。

项目分两期建设,项目一期主要包含碳化硅长晶、衬底、外延、芯片、器件封装等厂房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将形成两条并行的碳化硅研发、生产全产业链产线,产品为高质量、低成本、高稳定性碳化硅衬底及各类器件。
2021年6月23日,长沙三安半导体项目迎来首批厂房投产,是我国首条、全球第三条碳化硅全产业链生产线。
目前,湖南三安半导体产业园一期项目已实现从“碳化硅晶体生长”到“器件封测”的量产线全线贯通,并于2021年11月量产下线碳化硅肖特基二极管全系列产品。
据长沙晚报今年年初报道,湖南三安碳化硅二极管实现量产出货,车规级二极管接连获得汽车行业客户订单。
近日,安徽和山东接连发布第三代半导体相关利好政策。
安徽:全力发展半导体材料
4月8日,安徽省发布《安徽省“十四五”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指出,目前,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20年产值就已超过5万亿元。
另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目前已掌握了满足65—90nm线宽集成电路用300mm硅片制备技术和无位错450mm硅单晶实验室制备技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技术直追国际先进水平,应用水平与国外同步。
此外,在政策、技术及市场驱动下,国内新材料产业已呈现明显集聚发展态势,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综合性新材料产业聚集区。
《规划》指出,大力发展三大先进基础材料,包括先进金属材料、先进化工材料、硅基新材料。
硅基新材料中包含半导体材料、新型显示材料、新能源材料和特种硅基材料。
半导体材料方面,将聚焦新能源、先进存储、智能语音、智能电动汽车、下一代显示技术、精准医疗等领域,巩固提升合肥、池州现有半导体材料优势地位,重点发展大尺寸硅片等第一代半导体材料,高纯磷化铟(InP)衬底材料、氮化镓材料等第二/三代半导体材料以及封装测试材料等。
Source:公告截图
山东:构建第三代半导体领域新优势
4月6日,山东省政府印发了《“十大创新”2022年行动计划》《“十强产业”2022年行动计划》《“十大扩需求”2022年行动计划》。
《“十强产业”2022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十强产业》)中提出,2022年,山东数字经济发展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全省信息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4万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5%,其中,信息技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5500亿元,软件业实现营业收入8500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左右。
《十强产业》中表示,将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聚焦集成电路、高端软件、计算机及外设和智能家电4条产业链。
此外,将实施集成电路产业财政奖补政策,支持研发高速率存储控制、高分辨率显示、高可靠性信息安全等10款以上高端芯片。
扩大MEMS封测规模,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MEMS封测产业集群。推动济南、青岛2市8英寸集成电路晶圆制造生产线形成量产能力,加快提升大尺寸硅片、光掩膜版、光刻胶等制造环节材料产能。
提升碳化硅衬底生产技术水平和市场规模,构建第三代半导体领域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