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2日,荷兰光刻机供应商ASML首席执行官Peter Wennink充满自信的说:
高端光刻机永远不可能(中国)被模仿出,给他们图纸也不行。
一台EUV尖端光刻机,拥有10万个零部件,重量超过180吨,运输零件需要40个集装箱,全球超过5000家供应商制造零部件,即便是光刻机巨头ASML也有90%零部件来自进口,日本光刻机巨头尼康、佳能曾在90年代垄断光刻机,但在EUV上都惨败而归...
一位美国工程师坦言:为了打造一个光刻机零部件,自己反复打磨了10年。
简言之,就是尖端光刻机无法凭借一国之力制造,也是ASML不担心被攻破的信心所在。
光刻机是研发芯片的核心,而芯片背后又是来自西方世界的科技“卡脖子”,为何我们会被西方卡脖子,背后涉及到一场70年前的会议,以美国主导的针对性协议,深深地阻止了我们发展的步伐。

01、协议的悲伤故事
可能会有人问:一纸协议,又如何能限制一个国家的进步?
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作为最大的石油进口国,美国首当其冲,通胀一路走高,1980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14%。当时把钱存在银行,美国人年底会得到-12.4%的收益,没有利息还要承受贬值的痛苦。
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连续三次加息,1984年时存款利率接近20%,随着美国货币政策的调控,通胀得到缓解,但随之而来的却是美元升值带来的贸易逆差——美元升值,进口扩大,出口降低。
整个美国被廉价的日本货占领,而美国人的商品却销售不出去,陆续有企业破产倒闭,社会失业率不断上升。1985年,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债务国,日本则是最大的债权国,日本资本疯狂扩张,美国惊恐地发现:再不制止,日本将和平占领美国。
同年9月,美国终于决定给日本按下暂停键,通过美元贬值来改变现状。美国财政部长牵头,德国、英国、法国、日本,五国代表在纽约广场饭店签署协议,共同干预外汇市场,让美元有序贬值,被后世称为“广场协议”。

1985年,美元与日元的汇率为1:250,1987年已经达到1:120,两年内日元升值52%,而在协议中日本代表曾说:20%OK。
日本的理想比例是20%,实际却高达52%,显然背后有鬼...
02、“埋葬”日本
1986年,日本迎来了日元升值后的首次萧条,大批企业破产,社会失业率激增,为了缓和经济日本一年降息5次,银行贴现率达到全球最低水平。
站在今日看,会发现日元快速升值,出口企业陷入困境,濒临破产又极为正常。毕竟汇率波动下,各国购买日本商品价格更贵,会极大程度减少进口,显然日本有过一次误判。

日本超宽松的货币政策,足足持续了27个月之久,货币急速扩张,大量资金过剩,可去之处只有股市、楼市,1985年-1989年,日本平均股价增长2.7倍,主要城市房价增长超过3倍。
1987年2月9日,日本电信电报公司(NTT)上市,股市大泡沫就此拉开序幕。NTT实行一人一股模式,上市当天就有1085万人申购,约为总人口10%,当天股价暴涨40万,4月22日每股价格高达318万日元。NTT市值3500亿日元,超过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总市值。
1989年,日本股市市值达到611万亿日元,占全球总市值28%,同一时间索尼耗资4800亿买下哥伦比亚影业,三菱花费2200亿买下纽约地标洛克菲勒中心,大批美国建筑、企业被日本买下。
而日本的土地更加惊人,东京23个区的土地总和能与整个美国媲美,民间流传着“卖掉皇宫下的土地,就能买下加拿大...”
1985-1989年,整个日本充斥着资本的疯狂。
1989年,日本终于意识到严重性,选择主动刺破泡沫,他们明白:继续膨胀下去,日本只会更惨。
1989年5月到1990年8月,日本连续5次加息,货币政策骤然收紧,日经指数从38915.8点跌至14000点,NTT吐出了99%的股价,无数人的财富转眼间烟消云散,房价直接进入“负价时代”,1990年至今经济停滞不前,陷入“失去的30年”。
从高速发展,到一蹶不振,固然有日本中间决策的失误,但更重要的还是广场协议导致的日元快速升值,可以说美国一手导演了日本的泡沫经济。
一纸协议,击垮日本,后来美国又搞了一个“瓦森纳协定”,专门针对我们,也是阻止中国走向发达国家的障碍之一。
03、巴统的枷锁
同年11月,由美国主导的“出口管制统筹委员会”成立,总部位于美国驻巴黎使馆,又名“巴统”。

巴统的初衷是对苏联等东欧国家实行出口禁运,包括军事装备、尖端科技、稀有物资三个大类,涵盖10000多个品种,充斥着浓厚的冷战色彩,是美国在技术上封锁苏联的产物。
1952年,朝鲜战争趋向结束,美国在战场上吃了大亏,一时间狗急跳墙,不说分由成立新的“委员会”,专门针对东方大国的禁运机构,背后的用意不言而喻,70年的艰难在那个时候就开始书写。
1950年9月,在美留学的钱学森正筹划回国,美国司法部夜间破门而入,把钱学森强行关押,想通过折磨改变他的念头。直至半个月后,在学院交付巨额保释金后得到释放,但他的行踪、衣食住行都在美国的监视下进行。
1955年6月,钱学森才有机会摆脱监视,将一封信寄回祖国,信中写道:
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然而世界情势上有更重要更迫急的问题等待解决,学森等人的处境是不能用来诉苦的。学森这几年中唯以在可能范围内努力思考学问,以备他日归国之用。

5年,美国都对外宣传“钱学森不愿回国”,最终周总理亮出铁证,此事才真相大白。
巴统出现的45年间,始终是美国对我们拉拢,牵制苏联的工具,里面有虚假的蜜月,有艰辛博弈,更有血与泪的交织、悲欢离合的剧情。唯独不变的是“禁运委员会”一直存在...
04、枷锁破裂,噩梦降临
苏联解体后,巴统成员国认为失去对手,机构也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1994年4月1日,巴统正式宣告解散。
巴统宣布解散后,我们投入巨资开展908、909工程,深入研发芯片等高科技领域,然而前路依旧是无法绕开的阻碍。1996年7月,美国召集33国在奥地利维也纳签署《瓦森纳协定》,表面宣称不针对任何国家、不干涉民间贸易,只限于信息共享。

然而,本质上瓦森纳协定却是“巴统”的延续,不仅包括了所有高科技国家,“控制清单”更是从3大类,增加到9个大类,涵盖了一切尖端技术。
瓦森纳协定问世后,908、909工程的主力华晶、华虹遭受挫折,投入的巨额资金也打了水漂,受协定影响,至今采购的半导体、科技设备依旧是西方国家淘汰的产物,与先进水平有2-3代的差距。
2004年,一则数据在国际上流传。2003年中国半导体销售额2074亿,利润率3.7%;美国英特尔公司营业收入2498亿,净利润56亿,利润率18%。英特尔亮眼的数据背后,是开怀大笑的美国人,看笑话的西方人,咬紧牙关的中国人。
瓦森纳协定,是科技卡脖子的关键环节,更是阻止迈向更高层次,成为发达国家的拦路虎。
曾有人断言,如果没有瓦森纳协定,908、909工程早就取得重大进展,科技早就追赶西方国家,我们也早就是发达国家了。
可惜,没有如果...

2004年1月,与捷克达成进口6套“无源雷达设备”,临近交付时,美国横插一脚,随后捷克宣布:应伟大朋友要求,终止交易。
2018年5月,中芯国际从荷兰ASML进口EUV光刻机,不久后ASML公布厂房着火,光刻机被无期限延迟。
进入2020年,西方世界一改常态,直接公开封锁技术,进行科技“卡脖子”。
一茬茬事件背后,都源自瓦森纳协定,正如当年广场协议瓦解日本,巴统拖垮苏联那般,这次瓦森纳协定要针对的却是你我...
05、“中国芯”的未来,华为的希望
虽说70年来,国产研发之路充满艰辛和曲折,壮烈的悲歌不断上演,依旧有无数仁人志士投身科研,被誉为“给图纸都无法制造的EUV光刻机”,却在华为的风雨飘摇中迎来曙光。
2021年6月10日,中科院公布了一项快速光学修正技术(OPC),代表着攻克了EUV光刻机的核心技术,让芯片制造难度大大降低,光刻机的问题也在逐步瓦解。
瓦森纳协定,被美国打造成一柄阻拦前进的利器,却是双刃剑,虽形成了技术壁垒,也成就了自身研发的动力,让国产技术有目标的徐徐前进。但永远无法像击垮日本那样,拦住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