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身处在当今这个全球化大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交往也变得愈发频繁,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各国之间的关系也变得非常脆弱,正所谓因利而聚,因利而散,有时候利益能够将我们联合到一起,有时候利益又能将两方分散。
当我们身处在当今这个全球化大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交往也变得愈发频繁,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各国之间的关系也变得非常脆弱,正所谓因利而聚,因利而散,有时候利益能够将我们联合到一起,有时候利益又能将两方分散。
没有任何一种关系可以持续保持稳定,如今中国和欧洲的关系变化就印证了这种说法,两张200亿的大单都被中国企业拿下,要摆脱对中国产品依赖的欧洲怎么想?
多年来受到某些国家的引导和离间,中欧关系也一度陷入紧张时刻,那时候不少欧洲国家纷纷表示要“对华脱钩”,还声称要摆脱对中方的依赖,但事实证明这些想法在中国展现出强大实力之后都已烟消云散,如今中欧关系还是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不同于那些欧洲政客一直鼓吹追随美国步伐、远离中国,大多数欧洲企业对中方的认识更为理性和客观,即便在国家整体偏向于摆脱对中方的依赖时,各个欧洲企业却身体诚实的不断加大对华投资力度,和中方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紧密。
放眼整个欧洲,对华投资额其实一直在不断增加,数据显示:2021年中欧双方贸易额曾一度达到8200亿美元,而光今年上半年,欧盟27个成员国对华贸易总额也达到了4139亿欧元,和去年同期相比足足增长了28.3%,在众多欧洲国家中,投资力度最强的是数英法德荷,仅是这4国对华投资,就占据欧洲整体对华投资的87%。
目前,欧洲这些国家在中国市场的投资主要聚集于制药、生物技术、汽车、消费品制造、化学品加工等行业。
此外在这些对华投资的欧洲国家中,最备受瞩目的就要数德国,虽然近期总是有消息传出,德国企业将要减少在我们国内市场的布局,但真实情况和传言截然相反,这些德国企业如果真的做好了退出中国市场的准备,也无异于让他们做好“自杀”的准备,早在2018年10多国企业在华投资就占据欧洲对华总投资额50%,在此之后他们对华投资数额更是只增不减,比如像在今年上半年德国企业就又一次扩大了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其扩大幅度高达46%,而在今年9月份时200亿大单也砸向了中国市场。
这一次在华投资的则是德国巴斯夫集团,他们斥资上百亿欧元在我国广东省湛江市打造相关基地,而且这也是巴斯夫在国内的最大投资项目,若是该项目能够正式投产,他也将成为国内首个可以达6万吨级塑料化合物生产的基地。
而另外在今年9月份,德国宝马集团也官宣,在全球打造6座电池工厂还有两座电池工厂会落地,这一次与德方合作的中国企业就是在新能源电池领域占据龙头老大地位的宁德时代,还有一个则是惠州亿纬锂能。
不管是两份百亿大单的到来,还是德国企业对华投资日渐加大,都在向我们呈现一个事实:德国企业绝对不可能轻而易举的放弃中国市场,包括德国企业在内的欧洲也绝不会放弃中国市场。
中国之所以有如此大的魅力,还源于我们自身的实力,比如中国拥有的丰富原材料资源和完善的产业供应链,这些便利成为在华投资发展的欧洲企业的最重要依靠,特别是在汽车行业,在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制造过程中,离不开稀土石墨等资源的支撑,而中国又是稀土储备量最多的国家,全球有很多汽车制造所需要的稀土都来源于中方。
而现在新能源又成为全球最热火的发展领域,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新能源动力电池所需要的锂大部分也都是由我方出口的,所以这些欧洲企业绝不可能放弃与中方的合作。
而且,因为中方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和庞大的消费市场,能够给这些与中国合作的企业带来更多利润,在加上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一直趋于稳定,欧洲企业在国内的布局面临的不确定风险也会急剧减少,这都会有利于各大企业在华投资发展。
通过上述证据能够证明欧洲企业要摆脱对华依赖其实只是一种痴心妄想,即便他们在内心上确实想要“远离中国” ,但出于利益考虑,他们也没有放弃中国和对华脱钩的实力,因此现在中欧关系出现微妙变化,也完全在我们的意料和把控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