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三(8月9日),美国总统拜登正式签署投资中企禁令,受限对象较原先传闻缩小,仅限芯片、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AI) 这三个特定的敏感技术领域,其它领域投资未在禁止之列,但需要事先通知政府。
这道禁令将允许财政部禁止或限制美国企业在以下三个领域对中企的投资:半导体和微电子、量子信息技术、某些AI系统。
美国政府表示,此举目的在于,避免美国资金和专业帮助任何可能支持中国大陆的技术发展,进而伤害美国国家安全。 锁定的是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合资企业和绿地投资(greenfield investment,指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境内,按其法律从零开始设置、部分或全部资产所有权归外国投资人所有的企业)。
经过将近两年的审议后,拜登终于签署这项协议,尽管对中鹰派人士主张采取更快速、强硬的措施,但包括财政部在内的人士寻求缩小管制范围,并延后生效时间。 虽然细节还需拟定,但行政命令的措辞显示,主张谨慎派的人士占了上风。
投资禁令要到明年才会生效,不具追溯力,而且排除生技等领域。禁令最终也可能豁免一些被动投资和公开交易证券、指数基金等其它资产的投资。
大西洋理事会高级研究员、印第安纳大学国际研究副教授Sarah Bauerle Danzman说:“对商界来说,这是相对好的消息。”
创投业和科技业游说拜登政府已有一段间,担心白宫会对美国对中国的投资进行全面管制,一些盟友也有所反弹,例如欧盟,主张严格管制可能影响到他们的经济。
拜登政府官员表示,投资禁令锁定那些试图透过并购、私募股权或私募资金、合资企业或融资安排,以取得受限对象股权的行为。 受限对象预料仅限于50%以上营收来自前述三个敏感领域的中国新创公司和规模较大企业。
白宫表示,美国已经禁止对中国出口某些敏感技术,而这道命令将避免美国投资并帮助这些技术加速本土化的有疑虑国家,这里的有疑虑国家在行政命令中的定义就是中国。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发言人刘鹏宇对美国推进禁令一事表示,中国感到非常失望,将捍卫自身权益。 他说:“中国反对美国滥用国家安全,把贸易、科学和科技议题政治化、武器化,并蓄意阻碍正常的经贸交流和科技合作。”
白宫选在美股收盘后公布禁令,试图降低影响。 分析师也预估,市场反应不至于太大,因为传闻已经流窜一段时间,美国主要投资人早有心理准备,而且过去一年多以来,创投产业已减少对中国新创领域的投资。
GT Voice:随着中国产量的增长,芯片禁令对美国适得其反
对于美国的禁令,特别是半导体方面的,环球时报认为,美国限制对华芯片销售后,全球半导体行业发生了不可预见的变化,且越来越超出华盛顿的控制范围。
在这些变化中,中国不断提高的低端芯片产能已成为那些想要限制中国高科技发展的人的新担忧,只要不以牺牲其市场份额为代价。
据美国之音中文版周三报道,中国对传统芯片产能扩张的投资引起了美国和欧洲对中国芯片可能在海外市场倾销的担忧。
在美国企业研究所最近举行的一次小组讨论中,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警告说:“中国投入大量资金补贴成熟芯片和传统芯片的过剩产能,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思考并与我们的盟友合作以取得领先。” 不向中国出售高端芯片,同时又不允许中国生产更多的中低端芯片,这是典型的霸权主义。
中国为应对美国限制中国获得先进芯片生产技术而开始大力投资芯片自给自足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美国政客在制定芯片限制政策时,可能认为这会削弱中国发展高科技的能力,从而使中国市场越来越依赖美国芯片。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中国“芯片洪流”担忧的出现可能是西方对芯片禁令无法控制的后果感到焦虑和不确定的一个范例。中国对芯片自给自足的追求给华盛顿的算计打了折扣。
此外,在实施芯片禁令期间,美国芯片制造商受到的影响与中国企业一样多。国际主要芯片制造商报告2023年第一季度出现亏损,大多数芯片制造商第二季度继续亏损。
亏损主要归因于全球经济放缓以及美国对全球最大半导体市场中国的全面芯片出口限制导致需求疲软。这些自己造成的损失给拜登政府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
更重要的是,中国芯片产能的不断提升,使得中国市场对美国芯片供应的依赖程度降低,这与美国的预期相反。
据中国媒体报道,今年前4个月,中国制造的芯片数量增加了392亿个,而中国的芯片进口下降了363亿美元。
考虑到中国28nm等传统芯片的产能以及扩大生产的投资,中国显然正在离芯片自给自足的目标越来越近。目前,28 nm版本是制造应用中使用最广泛的芯片。
中国传统芯片产量的增加将重构国内芯片市场,也将增加中国在全球制造芯片供应链中的份额。当谈到全球制造业需求量很大的传统芯片时,中国的大规模制造实力和价格优势很可能会脱颖而出。
话虽如此,即使美国及其盟友想通过芯片禁令等措施推动与中国“脱钩”,但随着中国传统芯片产量的崛起,中国与全球制造业的联系只会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