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半导体设备产业从制裁后全面启动到现在也就短短的五年,现在取得如此大的进步出乎所有人意料。这大概是中国产业史上最为高效的一次国产替代浪潮。假以时日,全产业链的自立自强一定可以实现。
可以肯定地说,半导体设备是所有制造领域中最难进入的市场。前些年中国半导体设备要解决的还是有和无的难题,根本没有人去想有朝一日中国设备进入全球晶圆产线。得益于半导体产业对设备企业的支持,得益于国内晶圆厂扩产拉动国内半导体设备需求,2023年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达到创纪录的342亿美元,增长8%,全球占比达到30.3%。芯谋研究预计,2024年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375亿美元,增长9.6%。
当成建制的国产线不断被测试,当国产设备陆续被充实到产线上稳定运行后,国产设备拿到了进入市场的门票。接下来要做的只是打磨产品,做精质量,降低成本。如同其它中国制造一样,只要拿到入市的门票,中国设备一定是全世界最具性价比的产品。在晶圆制造成本日益高涨的今天,整个国际市场需要成本管理大师——中国设备企业的入场。这是国际晶圆大厂乐见的,也是美国没有能力禁止的,更是全球制造业屡试不爽的产业规律。
我听到的第二个好消息是,国内设备厂家供货给国内12吋产线时,在做好自己产品的服务和维护的同时,开始为国际设备公司“兜底”。
第三个让我吃惊的消息是,在当下的融资环境下,一个成立不到三年的中国半导体设备公司,估值接近500亿,竟然还被投资人哄抢。
某国际头部公司对中国半导体供应链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据悉相关方面数次高规格会晤该公司,双方进行密切沟通。尽管美国政府不断对其施压,但该公司坚持供应中国。说明中国市场依然具有强大吸引力,相关措施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如何维持与国际企业的合作,中国半导体还是有很大的腾挪空间,同时也有很多经验和教训需要总结和反思。
中国设备企业的快速成长是足以改变中美对抗形势的决定性力量。或许有些环节暂时难以实现国产替代,但相当多的环节很快就可以实现国产替代,继而进军国际市场。这是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新变量,所有参与制裁中国的国际企业都明白,越是严厉制裁中国的领域,越要面临中国企业的逐底竞争。ASML总裁担心的事正在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