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苏州美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苏州美明电子

MeimingIC.com

国内半导体:从设备到AI芯片,冲击韩国
来源: | 作者:chipnews | 发布时间: 2025-09-10 | 41 次浏览 | 分享到:
据韩媒《韩国经济》报道,中国半导体产业近年来的迅猛发展态势,正为韩国半导体产业带来全方位压力。这种竞争不仅体现在传统半导体领域,中国在AI半导体等新兴赛道的快速突破,更引发韩国业界的高度警惕。


国内半导体设备领域的崛起尤为亮眼。以北方华创为例,其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营收达161.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5%;营业利润为33.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5%,营收与利润双双保持稳健增长。

反观韩国第一大半导体设备企业SEMES,同期营收为1.1万亿韩元(约合7.9 亿美元),同比下降11.59%;营业利润仅821亿韩元,同比减少1.41%。北方华创的营收和利润分别达到SEMES的2.84倍和7.89倍。

除设备领域外,国内在长期被欧美垄断的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领域,也开始崭露头角。据透露,三星电子近年来已逐步引入广立微的解决方案,将其应用于部分测试芯片的特性验证与制程优化环节。此前,韩国EDA市场几乎完全依赖欧美供应商,如益华电脑(Cadence)、西门子(Siemens)和新思科技(Synopsys)。

AI半导体则成为国内半导体产业新的战略发力点。2025年初,华为昇腾(Ascend)芯片因DeepSeek等AI模型的热潮而备受市场瞩目;同期,阿里巴巴也宣布启动自研AI芯片项目。

摩根士丹利发布的报告指出,华为与中芯国际已形成深度合作关系。预计到2027年,中芯国际12英寸晶圆AI芯片月产能将从2025年的7000片提升至1.8万片,产能规模将实现超1.5倍增长。

尽管当前AI芯片产能仅占中芯国际总产能的3%,且华为910B等主力AI芯片的良率仍处于30%的提升阶段,但国内在AI半导体领域 “持续投入、逐步突破” 的战略定力,已成为韩国业界的重要担忧点。
对于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崛起,韩国业界的焦虑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
一方面,国内凭借庞大的本土市场需求、明确的政策导向与持续的资金支持,具备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 “单点突破” 的潜力,随时可能缩短与韩国的技术差距;
另一方面,韩国本土半导体设备企业正面临竞争力停滞的困境,部分企业的产品甚至难以通过三星、SK海力士等头部客户的质量测试,技术迭代速度滞后于市场需求。
韩国政府已于2025年4月出台扶持政策,宣布将半导体材料、零部件及设备领域中小企业的补助规模,从27万亿韩元提升至 33 万亿韩元。在全球半导体竞争加剧的背景下,韩国半导体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