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半导体行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繁荣之中,销售数字飙升至新高。对人工智能 (AI) 技术的持续需求压倒性地推动了这一显著增长,标志着一个关键的“人工智能超级周期”,正在从根本上重塑市场格局。人工智能现在既是先进芯片的主要消费者,也是先进芯片的共同创造者,正在推动从设计到制造的整个半导体价值链的创新。
截至2025年6月的12个月时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达到创纪录的 6860 亿美元,同比强劲增长 19.8%。这种上升趋势仍在继续,2025年9月销售额为695亿美元,与上年相比大幅增长25.1%,环比增长7%。预测描绘了一幅更加雄心勃勃的图景,预计到 2025 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将达到6970亿美元,到2026年可能超过8000亿美元。一些预测甚至表明,市场可能会在2030年之前达到惊人的1万亿美元,比之前的共识快两年。这种爆炸性增长主要归因于对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和高性能计算的永不满足的需求,特别是在数据中心内,数据中心正在迅速扩张以满足先进人工智能模型的计算需求。
当前的人工智能热潮,尤其是大型语言模型
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激增,需要传统通用处理器无法提供的计算能力和效率水平。这导致了专为大规模并行处理和高内存带宽而设计的专用半导体组件的主导地位。人工智能芯片市场本身正在经历爆炸式增长,预计到 2025 年将超过 1500 亿美元,到 2027 年可能达到 4000 亿美元。
图形处理单元 (GPU) 仍然是人工智能训练和推理的基石。像 NVIDIA这样的公司凭借其 Hopper架构 GPU(例如 H100)和更新的Blackwell 架构继续处于领先地位,提供无与伦比的并行处理能力。例如,H100 提供近 1 petaflop 的 FP16/BF16 性能和 3.35 TB/s 的 HBM3 内存带宽,这对于为其近 16,000 个 CUDA 内核提供动力至关重要。等竞争对手正在凭借其 Instinct GPU(例如 MI300X)快速发展,该 GPU 拥有高达 192 GB 的 HBM3 内存和 5.3 TB/s 的内存带宽,专门针对生成式 AI 服务和大型语言模型进行了优化。
除了GPU之外,专用集成电路 (ASIC) 也因其在特定人工智能任务中的卓越效率而受到关注。例如,谷歌的张量处理单元 (TPU) 经过定制设计,可加速神经网络作,为推理提供显著的每瓦性能优势。Cerebras 晶圆级引擎 (WSE) 等革命性方法展示了可能的极端专业化,利用整个硅片作为具有 850,000 个 AI 优化内核和每秒 20 PB 内存带宽的单个处理器,旨在处理最大的 AI 模型。
高带宽内存 是另一个关键的推动因素,它克服了“内存墙”瓶颈。HBM 的 3D 堆叠架构和宽接口提供超高速数据访问,这对于为人工智能中使用的海量数据集提供信息至关重要。HBM4 于 2025 年 4 月标准化,有望将接口宽度翻倍并显著提高带宽,每个堆栈可能达到 2.048 TB/s。这种专用硬件与传统 CPU 有着根本的不同,传统 CPU 针对顺序处理进行了优化。GPU 和 ASIC 具有数千个更简单的内核和并行架构,对于 AI 核心的矩阵乘法和重复作来说本质上更有效。人工智能研究界和行业专家广泛认可这一转变,将人工智能视为半导体行业的“创新支柱”,推动自我强化创新的“人工智能超级循环”。
人工智能驱动的半导体激增正在深刻重塑竞争格局,在科技巨头和创新型初创公司之间创造巨大的机遇和激烈的竞争。预计到 2027 年,全球人工智能芯片市场将达到 4000 亿美元,使其成为一个利润丰厚的战场。
英伟达仍然是无可争议的领导者,在人工智能加速器领域占据着估计 70% 至 95% 的市场份额。其强大的 CUDA 软件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的交换成本,通过 Blackwell 等突破性架构巩固了其技术优势。制造这些尖端芯片的是台积电,这是全球最大的专用芯片代工厂,是人工智能革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台积电在先进制程节点(例如 3nm、2nm)和创新封装解决方案方面的领导地位至关重要,预计四年内人工智能专用芯片将占其总收入的 20%。
AMD正在积极挑战 NVIDIA,专注于其专为 AI 和 HPC 量身定制的 Instinct GPU 和 EPYC 处理器。该公司的目标是到 2024 年人工智能芯片销售额达到 20 亿美元,与 OpenAI 和甲骨文等超大规模客户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三星电子(KRX:005930)正在利用其一体化的“一站式”方法,将存储芯片制造(尤其是HBM)、代工服务和先进封装相结合,以加速人工智能芯片生产。英特尔正在战略性地重新定位自己,转向高利润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 (DCAI) 市场及其英特尔代工服务 (IFS),其先进的 18A 工艺节点将于 2025 年进入量产。
谷歌、Microsoft和亚马逊等主要云提供商越来越多地设计自己的定制人工智能芯片(例如,谷歌的 TPU 和 Axion CPU、Microsoft 的 Maia 100、亚马逊的 Graviton 和 Trainium)以针对特定的人工智能工作负载进行优化,减少对第三方供应商的依赖,并更好地控制其人工智能堆栈。这种垂直整合在竞争激烈的云人工智能市场中提供了战略优势。激增还带来了颠覆,包括旧硬件加速过时、先进半导体技术的成本增加,以及由于代工厂优先考虑先进节点而可能出现供应链重新分配。公司正在采取多种战略,从英伟达对技术领先地位和生态系统锁定的关注,到英特尔的代工厂扩张,再到三星的集成制造方法,都在争夺蓬勃发展的人工智能硬件市场的更大份额。
人工智能驱动的半导体激增不仅仅是经济繁荣,更是经济繁荣。它代表了影响更广泛的人工智能格局、全球经济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这个“人工智能超级周期”将人工智能定位为消费者和硬件的积极共同创造者,从而推动其功能。人工智能现在已成为半导体价值链本身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工智能驱动的电子设计自动化 (EDA) 工具压缩了设计周期并增强了制造流程,突破了摩尔定律的界限。
从经济角度来看,到 2025 年,人工智能的整合预计将为半导体行业带来 85-950 亿美元的年收益增长。预计到 2030 年,整个半导体市场将达到 1 万亿美元,这主要归功于人工智能。这促进了新产业和就业机会,加速了边缘人工智能、个性化医疗和智慧城市等领域的技术突破。然而,担忧依然存在。AI的能耗令人咋舌;数据中心目前消耗的电力估计占美国总电力的 3-4%,预计到 2030 年将上升到 11-12%。单个 ChatGPT 查询消耗的电力大约是典型 Google 搜索的十倍。制造过程本身是能源密集型的,预计 2025 年至 2029 年间,人工智能加速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增加 300%。
供应链集中度是另一个关键问题,超过90%的先进芯片制造集中在台湾和韩国等地区。这造成了重大的地缘政治风险和脆弱性,加剧了争夺技术霸权的国际竞争。围绕数据隐私、安全和潜在工作岗位流失的道德问题也需要采取积极措施,例如劳动力再培训。从历史上看,半导体支持人工智能;现在,人工智能是共同创造者,更有效、更高效地设计芯片。这个时代超越了单纯的算法突破,将人工智能直接集成到半导体的设计和优化中,有望扩展摩尔定律,将智能嵌入硬件堆栈的各个层
人工智能驱动的半导体需求的未来前景是持续增长和快速技术发展的前景。在短期内(1-3 年),该行业将更加关注台积电和三星电子等代工厂的新一代工艺节点(例如 3nm、2nm),以及 3D 芯片堆叠和台积电 CoWoS 等先进封装技术。内存创新,特别是 HBM 和
变体,对于快速数据访问至关重要。边缘人工智能的激增将需要低功耗、高性能芯片,预计到 2025 年,一半的个人计算机将配备神经处理单元 (NPU)。
从长远来看(3+ 年),预计架构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受人脑启发的神经形态计算有望为模式识别等任务提供超低功耗。硅光子学将集成光学和电子元件,以实现更高的速度和更低的延迟。虽然量子计算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它有潜力加速复杂的人工智能任务。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人工智能需求的“可编码”硬件的概念也即将出现。
这些进步将解锁无数新的用例,从 B2B 和 B2C 市场的先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到个性化医疗保健、智慧城市的智能交通管理以及能源网中的人工智能驱动优化。人工智能甚至将用于半导体制造本身,以加快设计周期并提高良率。然而,重大挑战仍然存在。人工智能不断增长的功耗需要高能效架构和先进的冷却解决方案。地缘政治风险和新制造工厂的高成本加剧了供应链紧张,将持续存在。从设计工程师到制造技术人员等熟练人才的严重短缺使扩张工作更加复杂,而硬件的迅速过时需要持续的研发投资。专家预测,在代理人工智能、边缘人工智能和主权人工智能等未来人工智能趋势的推动下,将出现“第二波更大的硬件投资浪潮”,到 2030 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可能达到 1.3 万亿美元。
人工智能驱动的半导体激增不仅仅是一种短暂的市场现象,而是技术格局的根本重塑,标志着人工智能历史上的一个关键拐点。这场“人工智能超级周期”的特点是市场爆炸性扩张,主要受到生成式人工智能和数据中心需求的推动,导致对专业、高性能芯片和先进内存解决方案的需求空前增长。人工智能既消耗又共同创造自己的基础硬件的共生关系强调了其深远的意义,扩展了摩尔定律的原理,并将智能深深地嵌入到我们的数字和物理世界中。
长期影响将是一个计算更加强大、高效和内在智能的世界,人工智能无缝集成到硬件堆栈的各个级别。这一根本性转变将实现医疗保健、气候建模、自主系统和下一代通信领域的变革性应用,推动经济增长并培育新产业。然而,这种变革力量伴随着重大责任,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的巨大能源消耗、集中供应链的地缘政治影响以及广泛采用人工智能的道德考虑方面。通过可持续实践、多元化制造和健全的道德框架来应对这些挑战对于负责任地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潜力至关重要。
围绕半导体制造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格局仍将是一个关键因素,影响供应链战略和国家对“主权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投资。此外,观察先进人工智能模型成本瓶颈的缓解,预计这将推动更多行业的更广泛采用,进一步刺激需求。人工智能从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扩展到代理人工智能和边缘人工智能也将是一个关键趋势,有望在未来几年不断发展和新颖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