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SK海力士近期在NAND层数上的新闻并不多,不过早在2020年,SK海力士就已经宣布完成了业内首款多堆栈176层4D闪存的研发。
我国方面,长江存储于2018年研发了32层3D NAND芯片并在年底量产,2019年量产了基于Xtacking架构的64层256 Gb TLC 3D NAND闪存。2020年,长江存储宣布,其128层QLC 3D闪存(X2-6070)研制成功。而在近期,有业内人士透露,长江存储最近已向一些客户交付了其自主研发的192层3D NAND闪存的样品,预计将在今年年底前正式推出产品。
对于3D NAND未来发展,SK 海力士曾预计 3D NAND 可以扩展到多达 600 层,从这方面来看,相关制造工艺的线性推进策略还能将持续数年。
3D封装在前段时间也是狠狠火了一把,引爆点在于苹果在3月9日凌晨推出的M1 Ultral芯片,就是笔者在开头提到的那个拥有1140亿个晶体管的芯片,而该芯片采用的就是台积电的3D Wafer-on-Wafer封装技术。
随着芯片越来越复杂,芯片面积、良率和复杂工艺的矛盾难以调和,3D封装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与传统的封装相比,3D封装技术有望提供更高的芯片连接性和更低的功耗。一般来说,3D封装就是将一颗原来需要一次性流片的大芯片,改为若干颗小面积的芯片,采用引线键合、倒装芯片或二者混合的组装工艺,也可采用硅通孔技术进行互连,组装成一颗大芯片,从而实现大芯片的功能和性能,而这种小面积的芯片就是Chiplet。
从当前局势来看,各大IDM厂、晶圆代工厂、封测厂等头部企业都已积极布局3D封装。在晶圆代工厂领域,台积电的3D封装技术一马当先,早在2008年底台积电就成立导线与封装技术整合部门,正式进军封装领域。据悉,台积电的3D封装工艺主要分为前端芯片堆叠SoIC技术和后端先进封装CoWoS和InFO技术。2018年4月台积电首度对外界公布创新的SoIC技术。作为一种多芯片堆栈技术,SoIC可分为CoW(Chip on Wafer)和WoW(Wafer on Wafer)两种键合方式。其中,WoW就是将两层Die以镜像方式垂直堆叠起来,上述苹果M1 Ultral芯片以及今年年初Graphcore推出的IPU都采用的这种封装技术。在2021年Hot Chips上,台积电公布了其SoIC研发进度,在CoW方面正在开发N7-on-N7和N5-on-N5等;WoW方面,则在开发Logic-on-DTC,预计2022年CoW和WoW将会实现基于N5工艺。
英特尔则是在2018年推出了3D堆叠封装技术“Foveros”,第一代 Foveros于2019年在Lakefield芯片中推出。英特尔方面预计在2023 年消费级处理器 Meteor Lake上使用其第二代 Foveros 技术,实现 36 微米的凸点间距,与第一代相比,连接密度有效地增加了一倍。除了第二代Foveros 技术外,英特尔预测第三代Foveros Omni以及第四代Foveros Direc都将在2023年量产。
三星在2020年8月公布了自家的3D封装技术“X-Cube”。据了解,X-Cube是一种利用垂直电气连接而不是电线的封装解决方案,三星在 7nm制程的测试过程中,成功利用 TSV 技术将SRAM 堆叠在逻辑芯片顶部,从而释放了空间以将更多的内存封装到更小的占位空间中。三星表示,这项技术将用于 5G、AI、AR、HPC(高性能计算)、移动和 VR 等领域。中国大陆封测厂在3D封装技术领域也是频频发力。比如长电科技在五年7月推出了面向3D封装的XDFOI全系列极高密度扇出型封装解决方案,该技术所运用的极窄节距凸块互联技术能够实现44mm×44mm的封装尺寸,预计于2022年下半年完成产品验证并实现量产。而通富微电南通通富工厂则是在去年8月搬入2.5D/3D生产线首台设备——化学机械抛光设备(CMP),标志着该生产线全面进入设备安装调试和工程验证阶段。此外,华为最近也有一项芯片堆叠封装专利曝光,在日前的分析师大会上,华为常务董事、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主任汪涛指出,华为正尝试用堆叠芯片的相关技术,用不那么先进的芯片工艺也可以让华为的产品更有竞争力。虽然与3D NAND同属于存储领域,但DRAM更多得是比拼工艺节点,制造工艺从 1x nm 缓慢推进到 1y、1z、1-alpha 和 1-beta,为此像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这三大DRAM厂商都已经拥抱了EUV技术,相比之下,3D进程就慢了很多,至今未有产品面市。目前DRAM制造商仍在通过降低技术生产标准来提高存储单元的密度,并且通过向 EUV 扫描仪的过渡可以继续维持一段时间的平面技术,但这种资源也将很快耗尽,而对内存的需求却仍在攀升。由此来看,单元垂直排列,增加DRAM 体积才是未来趋势。
瑞银投资银行全球研究部也指出,对于DRAM,使用EUV只能应对部分挑战,无法解决所有难题。采用3D DRAM是更有希望的解决方案,能缩小DRAM存储元件尺寸,从而提高密度。为此,瑞银投资银行全球研究部预计 3D DRAM最早可能于2027年开始初期生产到2028到29年开始实质性量产。目前,几家存储大厂也开始逐渐向3D DRAM迈进。今年年初,BusinessKorea 报道称,三星电子正在加速 3D DRAM 的研发,已经开始加强招聘人员等相关团队建设。此外,美光科技和 SK 海力士也在考虑开发3D DRAM。美光提交了与三星电子不同的 3D DRAM 专利申请,希望能在不放置单元的情况下改变晶体管和电容器的形状。也有日本媒体报道称,华为将在6月份举行的 VLSI Symposium 2022上发表其与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合作开发的 3D DRAM 技术。Applied Materials和Lam Research等全球半导体设备制造商也在开发与3D DRAM相关的解决方案。不过,由于开发新材料的困难和物理限制,3D DRAM 的商业化还需要一些时间,业内人士预测,3D DRAM 将在 2025 年左右开始问世,虽然与瑞银投资银行全球研究部预计的时间有所出入,但不难看出,未来DRAM或许也将迎来3D DRAM的天下。